(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近,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英格外忙碌。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他擔任主創并且參與主演的粵劇大戲正在緊鑼密鼓排練中。
如今的香港,幾乎每天都有粵劇演出,大大小小的劇團在各個劇院你方唱罷我登場。羅家英感慨,回歸祖國25年,粵劇在香港的蓬勃發展,“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回來了!”
看戲曾是香港老一輩記憶
上世紀20至60年代,粵劇作為香港流行的劇種,深受大眾喜愛。羅家英自幼就對粵劇產生濃厚興趣,10歲開始登上粵劇舞臺。他對于粵劇在香港的發展有一份難忘的記憶。
“去戲院看戲曾是香港老一輩的記憶。”羅家英回憶說,家中的長輩都是粵劇迷。有時是到戲院看戲,有時是聽電臺轉播的粵曲,粵劇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香港老一輩人對嶺南文化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十分鐘愛傳統粵劇,幾乎人人都能哼幾句。”羅家英說。
粵劇是延綿數百年而不斷的地方劇種,與嶺南畫派、廣東音樂一同被譽為嶺南三秀,更享有“南國紅豆”的美譽。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鐘珍珍介紹,香港以前是個漁港,有很多疍家和打魚人信觀音和天后,建了許多廟宇,尤其是天后廟,所以常常會請一臺戲來酬神,報答護佑,這就是“神功戲”。
“回歸之前,包括粵劇在內的傳統文化得不到推廣,粵劇演員很難找到工作。但是演‘神功戲’一直維持著我們的生計,讓我們度過最艱難的那些日子。”羅家英說。
粵劇在香港有了更大舞臺
在羅家英看來,回歸前的香港,每逢大節大慶,最重要的文化活動通常都是交響樂、歌劇等,像是“別人的”,“即使置身于熱鬧的氛圍中,總感覺缺少情感上的認同。”
香港回歸后,粵港澳三地政府、文化界、粵劇界逐漸開展積極的交流與合作。2003年,粵港澳三地政府開始籌劃粵劇“申遺”工作,并將每年11月最后一個星期日定為“粵劇日”,以拓寬觀眾視野,弘揚粵劇藝術。
2006年,粵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羅家英感慨:“粵劇‘申遺’成功讓更多人認識到粵劇是一種寶貴的、優秀的、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產品,也讓粵劇有了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把粵劇藝術家的力量集合起來,讓粵劇這一傳統文化瑰寶成為講述大灣區同根同脈故事的重要文化名片。
“香港粵劇界與內地同行交流切磋的機會增加了,大家取長補短,齊心推動粵劇更好發展。”鐘珍珍說。
兩年前,在繁忙的香港九龍柯士甸道口,一座外形酷似中國傳統燈籠的地標建筑——香港戲曲中心拔地而起。這是西九文化區首座落成的表演場館,也是香港首個專為戲曲而設的表演場地。
“粵劇在香港多了一個‘家’!”鐘珍珍說,香港戲曲中心建成讓香港粵劇界備受鼓舞。
如今,粵劇藝術在香港不僅有了更加廣闊的舞臺,還在民間形成了更為普及的氛圍。鐘珍珍說,相約三五知己,走進戲曲中心的茶館劇場,體驗昔日與戲曲表演相結合的茶館文化,淺嘗“一盅(茶)兩件(點心)”,欣賞粵劇經典曲藝及折子劇目,已成為越來越多香港市民的新生活方式。
讓中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回歸祖國后,香港特區政府積極促進粵劇發展,先后設立了粵劇發展咨詢委員會和粵劇發展基金,以資助有關粵劇發展的研究、推廣等活動。2003年,特區政府開始把粵劇列入中小學校音樂課程,并陸續開辦粵劇音樂工作坊,并于2012年將粵劇納入新高中學制音樂考試課程。
“要延續粵劇的生命力,讓這種珍貴的文化藝術得以薪火相傳,培養粵劇接班人是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鐘珍珍說。
在位于香港九龍的聲輝粵劇推廣協會排練室中,20多個孩子正在練習壓腿。他們當中最小的年僅3歲,大多是十幾歲的青少年。
“以前我們學粵劇是為了維持生計。現在的孩子不同,粵劇變成他們的興趣。”80多歲的聲輝粵劇推廣協會藝術總監楊劍華說,學粵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孩子們都肯吃苦,因為他們發自內心熱愛中華傳統文化。
今年13歲的鐘天睿,學習粵劇已有10年。他說,在學習粵劇的過程中,對祖國有了更多的認識,不僅學到了祖國的歷史文化,更學習到尊老愛幼等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這讓他從中獲得很大樂趣。
多年來,鐘天睿和粵劇團的其他小演員一起,走出香港,先后到北京、廣州、中山、澳門、新加坡等地交流表演,登上了更大的舞臺。
“看到不同地方的觀眾被我們的表演深深吸引,對我們的服裝、道具充滿好奇,為我們歡呼鼓掌,我就會發自內心地感到開心。”鐘天睿說,他希望自己加倍努力,把基本功練得更扎實,用精彩的表演讓越來越多人認識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http://www.hnonline.com.cn/skin-show/images/bg6.jpg)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焦點報道:粵劇在香港:從老劇院到新舞臺
2022-08-27 08:52:42
-
世界快消息!教育部要求進一步落實近視防控常態措施
2022-08-27 09:01:54
-
世界快資訊丨由于下載陌生APP 他們落入詐騙陷阱
2022-08-27 08:49:21
-
【獨家】“得房率”亂象不止,公攤之爭何時休?取消將引發房價上漲,不取消又可能遭遇“夾帶私貨”
2022-08-27 08:38:53
-
環球滾動:一名輔警的生死72小時
2022-08-27 08:58:22
-
世界關注:短評丨有一種品質叫矢志不渝
2022-08-27 08:37:30
-
今日精選:河南將重建省醫學科學院 培育2個國家醫學中心
2022-08-27 08:55:05
-
即時看!國家出手,咱們離種植牙“自由”還有多遠 河南已開啟種植牙價格調查
2022-08-27 08:40:06
-
當前報道:“河南一號”衛星同款視角,太空大片看出彩河南十年巨變!
2022-08-27 08:45:38
-
實時:洛陽持續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和提升 努力讓更多群眾享受交通紅利
2022-08-27 08:49:45
-
天天快訊:航空工業導彈院舉行“鑄箭天團”媒體見面會
2022-08-27 08:40:52
-
環球速遞!教育部要求進一步落實近視防控常態措施
2022-08-27 08:05:29
-
動態焦點: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9月2日起報名
2022-08-27 07:57:58
-
當前最新: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7”例
2022-08-27 08:00:57
-
視點!市“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月匯報會召開
2022-08-27 07:56:54
-
環球快消息!省委宣傳部督導檢查開封“掃黃打非”工作 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文化環境
2022-08-27 08:11:58
-
【熱聞】開封市召開“萬人助萬企”政銀企座談會
2022-08-27 07:56:17
-
天天熱議: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在上海舉行
2022-08-27 07:50:53
-
環球關注:首次全球實現哺乳動物完整染色體可編程連接
2022-08-27 07:48:22
-
全球百事通!中華家系1號基因組和轉錄組標準物質發布
2022-08-27 07:49:14
-
世界速讀:“搶跑”9月樓市旺季 南京10余盤集體領銷許
2022-08-27 07:41:51
-
觀焦點:異地摔傷致殘 律師幫助維權
2022-08-27 07:52:41
-
全球速訊:八個層面集中發力!河南跑出醫學科技創新“加速度”
2022-08-27 08:02:11
-
環球速遞!足協官方:河南外援撞倒裁判 停賽12個月罰款20萬
2022-08-27 07:53:23
-
天天觀焦點:抗旱有“神器”還有“黑科技” 河南不再“靠天吃飯”
2022-08-27 07:45:41
-
熱推薦:好消息!鄭州地鐵14號線一期恢復運營日期定了
2022-08-27 07:52:04
-
環球熱門:重要提醒!鄭州車管所總所暫停辦理機動車查驗類業務
2022-08-27 07:54:44
-
世界今日報丨抓好防災減災 奪取秋糧豐收
2022-08-27 07:09:31
-
全球熱訊:非遺給夜經濟添上“文化味”
2022-08-27 07:02:11
-
每日視訊:誰在炒作茅臺月餅?
2022-08-27 0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