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最近有兩則報道引發關注:一則是某中職學校要求學生放學“像軍人一樣排著整齊的隊伍,邁著統一的步伐,安靜地去食堂吃飯”;另一則是某小學規定學生“課間上廁所不得奔跑,只能走著去”。對于這兩條校規,人們普遍認為沒有尊重學生,不夠以人為本。此類校規背后的動因,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學校到底該有怎樣的紀律要求,如何制定合理的校紀校規?
在實施人本管理、創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我們需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確保學生人格健全,需要營造寬松的環境空間,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不要紀律,沒有紀律的約束是絕對不行的。但校紀校規應符合法律法規,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也不能為了學校的管理方便和“面子好看”而隨意設定。
如何在自由與紀律的博弈中找到平衡呢?且看一則高中校規。某市屬中學為保證校園交通安全,明確規定學生上學只能騎自行車或電瓶車,不得騎摩托車或駕駛汽車進校。校規得到了認可,執行效果不錯。不料新學年剛開學,一位新生騎著摩托車進校,停放于公用車棚之下,告知學生校規后,沒想到第二天學生又將摩托車騎來了。老師和學生父親溝通,結果他先說住家距離遠,孩子無法騎自行車來回,又質問“不讓騎摩托是哪家的規定”,后揚言到市教育局告狀……果然,校長很快接到教育局領導電話,要求學校就這一校規召集家長進行論證,確保宣傳到位,讓每一位家長知曉。于是,學校邀請家長代表、學生代表與學校教師三十多人(那位父親也在被邀之列)座談,讓大家就學生能不能騎摩托車上學進行分析討論,各抒己見。結果很明確,除了那位家長,無人贊同學生騎行摩托車。理由很簡單——學校里師生高度聚集,自行車、電瓶車都無法避免磕碰傷害,何況體型大、速度快、難以控制的摩托車。面對眾人的一致意見,那位家長也不再堅持。于是,校方印發了“告學生家長書”,經過論證而發布的這條校規,合情合理合法,凝聚了大家的共識,體現了開放和民主,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廣泛認可。
再看一則爭議話題——學生課堂發言要不要舉手?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要求并強調,學生課堂發言需先舉手,老師同意后才可站起來發言。但幾年前,上海市明確規定“中小學生課堂發言,不需要舉手,可以直接站起來發言”。這無疑是簡化程序、提高效率、打造高效課堂的舉措。仔細研究我們也會發現,這里也有紀律約束,那就是要學生“站起來”。其目的是維持課堂的正常秩序,防止學生在臺下自由發言,各說各話而引起無序和混亂。
回到文章開頭說到的兩條校規。
對于前一則,校園不同于軍營,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嚴格要求是必要的,能夠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習慣,但過于苛刻的要求會引起學生逆反心理,造成對立和反抗。更重要的是,學生發展是第一位的,中職生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年齡尚小,彼此個性不同、特點各異,需要自主選擇、多元發展,決不可統一模式,強制要求。
小學生“課間上廁所不得奔跑”,本意是好的——為了防止匆忙奔跑中摔倒、磕碰造成自身傷害;避免與人相撞,危及他人。但校長有沒有想過,學生內急嚴重怎么辦?課間時間不夠用怎么辦?面對生源驟增、學校資源不足,學生如廁要長時間排隊等候又該怎么解決?顯然,我們不能因為怕出安全問題而妨礙學生的生理需求,限制學生的應有權利。面對頻繁出現的因奔跑而致的傷害,豈能用一句口號式的校規簡單應對?校長真正要做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奔跑可能造成的傷害,教育學生“輕聲慢步靠右行”,課間主動帶領教師走向室外走到學生中間,給予奔跑中的學生以溫暖的提醒和必要的警示;同時,切實解決好學生如廁難等問題。
自由與紀律的博弈就像玩蹺蹺板游戲,需要兩端重力均衡、彼此相當,如果失衡,就會出現“嚴管死、放開亂”的現象。因此,校規的出臺要根植于認同,要找到擁有廣泛共識的平衡點。
(作者:陳立武,系安徽滁州開放大學校長、教授)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播報:校規要約束言行更要尊重學生
2022-08-30 08:54:52
-
熱推薦:浙江湖州:勞動實踐教育開啟“開學第一課”
2022-08-30 08:54:26
-
世界速訊:機器人產業迎來重要機遇期
2022-08-30 08:48:03
-
當前播報:變廢為寶 賦能“雙碳” 生物合成技術助力綠色低碳
2022-08-30 08:56:50
-
環球快消息!天津開展文旅消費新場景評選
2022-08-30 08:41:48
-
當前觀點:鄉村旅游為“山水間的家”賦能
2022-08-30 08:42:04
-
【天天速看料】孟津:做好“宅改”大文章 繪出振興新畫卷
2022-08-30 08:58:32
-
焦點快播:洛陽首例!一志愿者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
2022-08-30 09:01:12
-
環球新動態:汝陽警方搗毀兩個電信網絡詐騙窩點 抓獲犯罪嫌疑人40人
2022-08-30 08:42:53
-
即時焦點:洛陽多措并舉解決群眾停車難題
2022-08-30 08:51:52
-
當前頭條:洛陽今日陣雨轉多云 氣溫17℃到21℃
2022-08-30 08:44:09
-
【世界報資訊】河南省界段、山東段都有新進展,濟鄭高鐵距離全線貫通還有多遠?
2022-08-30 08:52:24
-
新資訊:河南解除抗旱四級應急響應
2022-08-30 08:59:24
-
每日短訊:河南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圓滿結束
2022-08-30 08:50:42
-
環球熱消息:今天20度,明天30度,“秋老虎”會來么?
2022-08-30 08:57:32
-
世界視訊!新力控股:接獲一份清盤呈請,無法按期刊發中期業績
2022-08-30 08:51:14
-
世界今亮點!獨吞上海老城區“四大地王”之一,這家公司“胃口”很大
2022-08-30 08:48:59
-
全球熱頭條丨降成本、松限制 年內超50城“多管齊下”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2-08-30 08:54:22
-
每日速訊:人類或將重返月球 這次載人登月的選址有何講究?
2022-08-30 09:03:02
-
每日視點!2022年許昌市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
2022-08-30 08:59:09
-
世界觀天下!我市召開城建重點項目(工作)第25次周例會 盧希望主持會議
2022-08-30 08:39:07
-
【世界聚看點】交通運輸部專家組蒞許 驗收公交都市創建工作 劉濤致辭 魏金立王志宏參加
2022-08-30 08:57:07
-
世界熱點!駐馬店市驛城區慈善總會舉行2022年 “金秋助學”善款發放儀式
2022-08-30 08:37:59
-
【全球新要聞】孟津:做好“宅改”大文章 繪出振興新畫卷
2022-08-30 08:42:47
-
【世界新要聞】洛陽首例!一志愿者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
2022-08-30 08:56:56
-
全球最資訊丨汝陽警方搗毀兩個電信網絡詐騙窩點 抓獲犯罪嫌疑人40人
2022-08-30 08:42:04
-
今頭條!洛陽多措并舉解決群眾停車難題
2022-08-30 08:56:21
-
環球焦點!洛陽今日陣雨轉多云 氣溫17℃到21℃
2022-08-30 08:55:22
-
最新快訊!平頂山高新區大力推動研究型干部隊伍建設
2022-08-30 08:55:08
-
環球今日訊!擴大兩癌篩查人群、提升嬰幼兒照護能力……鄭州高效推進衛健領域民生實事
2022-08-30 08: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