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這是國家衛健委最新測算的2035年左右中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彼時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接下來的十年,“60后”群體將持續進入退休生活。
【資料圖】
對于很多崇尚FIRE(經濟獨立,提前退休)的年輕人來說,退休意味著追求向往生活的開端。但對很多真正步入退休生活的老年人而言,出于各種不同的原因,徹底停止工作似乎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最近有調查顯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業意愿強,三成受訪者有經濟壓力。“在家里閑著太年輕,找工作很多地方又不愿意要”的尷尬,成為一些老年人的切身困擾。
繼續工作的理由
文化有一段令很多年輕人感到驚訝的工作歷程,22歲參加工作,79歲還在上班,用他的話說,“一天都沒歇過”。
他曾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綜合所任所長達十余年。退休后,單位將他返聘至2016年。之后,73歲的文化又應北京都會規劃設計院邀請任顧問,直到現在。
57年不間斷工作,文化說,忙已經成為他的一種慣性。
當然,這慣性也由多種原因推動。一直以來,文化都對做研究更感興趣,當所長期間,他還經常晚上抽出3小時做課題。退休后再工作,他按自己的想法定了三原則:幫忙不添亂、做學問不管理、咨詢不決策。
在他看來,退休的老專家可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貢獻經驗和智慧,也對本人晚年健康有幫助。他認為,腦子就跟四肢一樣,越動退化得越慢。
文化是位空巢老人,身邊沒有老伴和子女。他說,自己在家是待不住的,一閑就會感到非常寂寞。或許也因如此,他的時間觀念非常強,每個時間段干什么都已提前規劃好。
53歲的周曉蘭能體會這種“閑不住”。退休前,她在社區工作,別人都評價她“擅長和人打交道”。
孩子在讀研究生,丈夫還在上班。退休后,一個人賦閑在家,把她悶壞了。“你說50歲在家待著,每天上公園溜達,太年輕了吧。我又沒有唱歌跳舞的愛好,所以干脆找個地方上班。”
繼續工作的理由,在不同中也有相似。近日,某平臺發布《2022老齡群體退休再就業調研報告》。報告顯示,46.7%的老年人重返就業市場為尋求個人和社會價值。19%的求職者希望發揮一技之長,繼續追求職業發展。34.3%的求職者通過再就業補貼家用、增加收入來滿足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
57歲的陳亮是那34.3%中的一個。年輕時為供孩子們上學,他常年在外打工,后來孩子們陸續成家立業,他還沒停下,而是在上海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
一方面是他閑不住,另一方面還是為了孩子,他說現在年輕人壓力太大,他自己多賺點就能多攢點錢,既補貼家用也減輕孩子們的負擔。工作之余,每天早晚他都會練習打網球,這讓他覺得生活充實了起來。
“能干就干唄,小車不倒只管推。”他說。
老年人再就業的競爭力
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再就業,首先面臨一個頗為關鍵的問題:競爭力在哪里?有多少?
前段時間,中國老年人才網上線引起熱議,中新網記者采訪了多家用人單位。
中老年人興趣學習交流平臺春榆學社的負責人王洪川說,他們一開始并沒有特意招退休老人當老師,但在上課時發現,很多老人并不比年輕人差,甚至在很多方面還有優勢。
例如,老年人來教課更多出于興趣,教學質量更高,在多年積累下專業方面更好。由于年齡相仿,他們和學員的共同語言也更多,溝通更順暢。
王洪川觀察到,一般老年人找工作不太能接受通勤時間長或異地,在線工作幫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北京都會規劃設計院院長李征表示,相比年輕人,退休老專家在學識、閱歷和視野上都有一定優勢。而且他們表達看法時更加坦誠,不會有所顧忌,且有一定辨別能力,能說出獨到的見解。他很喜歡這樣的氛圍,工作上能省不少心。
相應的,他們也有如較執拗、鋒芒外露等不足。李征認為,用人單位應起到既鼓勵暢所欲言又能包容化解缺點的作用,有時需充當老人和外部環境的“墊板”。
“伺候老人的活兒,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干,上次有個人來應聘,說‘我在你這兒干可以,但我不管擦桌子,不管老人吃飯’,為啥呢?因為在家里都不干。”何強是北京市密云區明鑫社區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他們有四個社區養老驛站,總共20名工作人員,老年人是主力。
近年來,像麥當勞、宜家等連鎖企業也開始招聘退休人員。有評論分析,招聘退休員工能減少用工成本。對青年人來說,一些待遇不高、晉升空間較小的服務型崗位正逐漸失去吸引力。
時間賦予老年人以閱歷、耐心和更高的包容度,但在職場,時間還意味著另一面。周曉蘭退休后,曾應聘過商場售貨員,對方直夸“大姐您真行”,但一聽年齡已超50歲,還是將其拒絕。
不少招退休人員的用人單位也表示,更希望聘用退休不久,如退休5年或10年以內的老人,因為年紀太大要考慮健康和安全問題。
北京一家養老服務公司的人事經理周女士說,他們招聘老年人的效果不太好。一方面,很多工作需要老年人使用電腦、智能手機,有些還需要一對一去教,培訓成本較高。
“一些退休或給子女帶孩子的老人來應聘,他們早晚忙,中間有很多時間閑著,但他們所說的閑著也就4到6小時,對于用工單位來講是不夠的,再加上每周需要固定時間,很多人滿足不了。”周女士說。
她提到,有些老年人會說自己擅長理發、唱歌跳舞等,但他們所擅長的并不是公司所需要的,“求職者和企業的需求匹配度不是很高”。
老年人再就業的“攔路虎”
每周一和周四上午,文化會騎自行車到單位一趟,或開會或做咨詢,每次去帶回一大堆資料,其余時間在家辦公。疫情前,每年他還要外出考察三五次。
這一切的前提,是他有個健康的身體。年輕時他是籃球隊隊員,現在還每晚健走8000步。
“一些年輕人,都沒我上樓梯快。”文化說。但他也指出,“哪能個個都像我的身體,其他的老專家,他們的身體狀況允許他們干多大的工作量呢?”
“年輕的時候,說干啥抬起腳就走,不考慮那么多后果,現在活兒也能干,但你就不想再那么操心。”周曉蘭說。
她還提到,他們那代人文化水平相對沒那么高,很多人沒啥一技之長,找工作的范圍較窄,她身邊很多退休人員都是做保潔、服務員等對體力和腦力要求不高的工作。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在招聘平臺上,面向老年人的崗位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專業和技能有一定要求的工作,一類是低門檻勞動密集型工作。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曾向媒體表示,目前面向超齡勞動者的招聘,還是以服務保障等臨時性崗位為主。
在工作過程中,由于很多老年人已超過退休年齡,和用人單位是否構成勞動關系往往引起爭議。當遭遇勞動侵權、發生工傷事故時,如何保障自身權益,也是老年人不得不關注的法律風險。
“現在科技發展很快,農村打藥都用無人機,耕種收割都能實現無人駕駛了,有多少人還愿意用老年人?”陳亮說,現在年輕人找工作難,老年人也不容易。
年紀大、精力不夠旺盛、沒有專業技能、勞務風險高……一個個“攔路虎”,使得很多老年人不得不面臨著尷尬現實——有再就業意愿,但難找到合適工作。
一個包容性就業的社會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老年人再就業的嘗試,既關乎于未來,也關乎于眼下,比如,老年人會搶年輕人的“飯碗”嗎?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陸杰華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就業市場總量是相對固定的,再加上受疫情和經濟下行等因素的影響,從表面看,老年人就業多少會和不同代際形成一些沖突,但長期來看,老年人就業和青年人就業并不是相互擠占的局面。
陸杰華說,老年人就業群體并不是所有人都就業,大部分就業的老年人第一相對健康,第二有就業意愿,第三有技能或通過培訓能提高技能,第四老年人就業不大可能像退休前一樣是全天候的。很多老年人是彈性就業,有些老年人就業的行業是年輕人也不太愿意去做,兩者并不會相互擠占。
他指出促進老年人再就業的現實背景,過去我國就業規模總量大、比例高,享受了較好的人口紅利,但隨著老齡化加快,退休的人越來越多,工作的人越來越少。我國的養老金采用“現收現付”制,就業人口規模和比例的減少可能會影響養老金的可持續性。
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公共衛生條件改善,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提高到77.93歲,這意味著老年人勞動參與的可能性在不斷增長。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健康老齡化’的概念,鼓勵老年人參與到社會中,研究發現,參與的老人相對健康,認知也相對好。”陸杰華說。
對于老年人在就業中面臨的困難,陸杰華認為,一方面,無論政府還是企業、社會組織都應樹立就業友好和包容性就業的理念,消除就業年齡歧視、戶籍歧視等。
另一方面,就業是老年人的權利,還要確保老年人就業的權益。我國在老年人就業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應進一步完善,比如勞動關系、勞動合同、勞動時間等都應有法律約定,不然可能會影響老年人再就業的推進。
此外,陸杰華認為,為老年人再就業賦能也很重要,如給老年人提供多元性、個性化的就業培訓。針對老年人就業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他建議構建老年人再就業的信息平臺,將供和需充分匹配起來。
“我們每個人都在變老的路上,不論老年、青年和中年,大家能夠平等地就業。這種就業友好型的社會環境,是我們需要提倡的。”陸杰華說。(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記者 袁秀月)
![](http://www.hnonline.com.cn/skin-show/images/bg6.jpg)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年輕人想早點退休,老年人想繼續就業?
2022-10-29 09:48:00
-
第三季度吉林省經濟快速增長好于預期
2022-10-29 09:43:56
-
電熱毯之后,秋衣秋褲和“光腿神器”也被歐洲人“買爆”了
2022-10-29 09:42:34
-
技能大賽顯身手
2022-10-29 09:41:54
-
環球微動態丨示范區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0萬戶
2022-10-29 10:04:10
-
快看:河南太康王勇、孫濤:拿出萬余元給鄉村小學捐贈校服暖人心
2022-10-29 09:54:29
-
河南太康:小菌菇開啟“致富門”
2022-10-29 10:03:50
-
河南太康縣政協開展“四送一助力”結對幫創活動
2022-10-29 09:48:11
-
西華縣召開鄉村建設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會
2022-10-29 10:00:06
-
環球新動態:以高質量落實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質提速
2022-10-29 10:03:34
-
天天即時看!最高檢報告:堅持“零容忍” 從嚴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2022-10-29 10:00:53
-
世界微頭條丨洛陽再添4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2022-10-29 09:45:36
-
全球即時看!洛陽氣溫小幅上升 仍要注意保暖
2022-10-29 09:44:09
-
通訊!探訪關愛服務,讓特殊困難老年人養老更安心
2022-10-29 09:54:18
-
外資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全球主要投資機構紛紛投下“信任票”
2022-10-29 09:46:03
-
今日熱門!為村民鋪就“幸福路”(新視點)
2022-10-29 09:55:11
-
環球要聞:三季度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2022-10-29 09:54:52
-
焦點快看:挺進深地挖掘油氣潛能(新知)
2022-10-29 09:56:54
-
全球熱訊:洛陽市商務局千方百計保供應保市場保穩定
2022-10-29 10:00:53
-
今日熱訊:洛陽小伙兒拍攝“時裝表演”視頻走紅
2022-10-29 09:53:32
-
洛陽再添4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2022-10-29 09:37:49
-
環球微速訊:洛陽氣溫小幅上升 仍要注意保暖
2022-10-29 09:38:29
-
探訪關愛服務,讓特殊困難老年人養老更安心
2022-10-29 09:51:06
-
【天天聚看點】健康“疫”站③丨十組高燃動作 帶你拒絕居家“躺平”
2022-10-29 09:45:29
-
環球最資訊丨被馬斯克開除掉CEO,推特會好嗎?看看這些被“趕走”的CEO們
2022-10-29 09:11:59
-
【天天時快訊】過程一波三折,收購牽動美國,440億美元,馬斯克入主推特
2022-10-29 09:19:56
-
全球即時看!何雄檢查督導重點區域疫情防控工作:以快制快科學精準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2022-10-29 08:59:55
-
世界快報:河南昨日新增本土3+24
2022-10-29 09:07:15
-
全聚德第三季度利潤同比減虧7.31% 餐飲食品雙輪驅動戰略見成效
2022-10-29 09:00:30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324+1153”
2022-10-29 09: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