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副三角板能畫出多少度數的角?“除了30度、45度、60度、75度……應該還有165度!”據媒體報道,對小學課本上的這道數學題,四川成都天府新區華陽小學四年級學生米之賢、廖鈞宇發現,自己找到的一個答案并不在所列參考答案中,他們就這一疑問給教材編寫組發去了郵件。回信中,編寫組肯定了兩名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嚴謹態度,同時表示,在教材修訂中采納他們的建議。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中小學生給課本挑錯而被采納的報道屢見報端。孩子們自稱“偶然”發現的背后,需要經歷怎樣的思考過程,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品質?在學教材、用教材過程中,怎樣正確看待“標準答案”,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又該如何激發?記者進行了采訪。
(相關資料圖)
挑錯的過程是探究問題的過程
“爸爸,你看語文書是不是有點問題,課文講的是秋天,那插圖怎么畫的是春天開的花?”一天,中國科學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員王飛騰,被自己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問住了。
“相比文字表述,低年級學生往往對圖畫更敏感。孩子聽新聞上說有小朋友給課本挑錯成功了,對新學期發下來課本也好好‘審看’了一番,還有種興奮感,相信自己也能發現些問題。”王飛騰說。
據媒體報道,2021秋季學期,沈陽市126中學7年級學生崔宸溪致信出版社,指出英語課本上的蜜蜂配圖配成了食蚜蠅,出版社編輯為他點贊;當年10月,上海市小學生吳葉凡在翻看美術課本時看出書上的“樹葉”應該是數億年前的古生物“海百合”,出版社第一時間將錯誤進行溯源并上報修訂;2022年4月,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的張裕周,發現七年級上冊《人文地理》課本中一幅地圖里海地所在的位置及周圍都被標為“西班牙語”,根據平時的閱讀積累,張裕周認為應當是法語,出版社給予肯定……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創新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呂文清表示,這幾個挑錯成功的案例里,從發現疑點、查閱資料到寫信求證,孩子們經歷了一個真實問題探究的過程,同時還表現出各自的潛能和優勢。
“一是有深度覺察和思考的習慣,二是有良好探究意識和質疑精神,三是有專業層級的知識和志趣,四是有高階思維和認知能力。”呂文清分析,孩子們不僅用新的角度計算方法給參考答案補了漏,還表現出概念轉換、知識聯結、邏輯推理等高階思維和認知能力,這也是更具高價值的創新能力;運用生物知識識別出配圖問題,則表現出了專業志趣、知識積累和評鑒能力;而發現地理課本地圖標注錯誤,不但探究意識、質疑精神突出,還表現出深度閱讀、問題意識、聯系社會、資料查證等創新性學習能力。
不把“參考答案”奉為圭臬,重在發展知識建構能力
在課堂講題過程中,云南會澤茚旺高級中學數學教師趙慶準也曾多次“點撥”學生們嘗試“不一樣的想法”。“雖然沒有給課本挑出錯,但他們確實表現出很強的自學能力。有次講到一道比較大小的題目,如果運用高中知識,需要通過構造函數求解,然而這一函數一般不容易想到。一位對數學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接觸過泰勒公式,說運用它求解就簡單了。雖然這‘超綱’了,但還是對他敢于發現予以肯定。”
王飛騰也認為,即使沒有成功挑錯,敢于探索求證本身就有價值。“長頸鹿非常喜歡吃金合歡的葉子,但金合歡樹在書里畫得既高又粗,當時我兒子就問,這個配圖是不是錯了?”王飛騰引導孩子查閱百科全書等資料,發現課本并沒有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了解了金合歡和長頸鹿彼此因生存競爭而‘相愛相殺’的科普知識,他非常感興趣。我想,這才是真實有效的學習過程,在這一探究過程中,他對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王騰飛表示,教師應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努力解答學生提問。
“在我看來,只有‘參考答案’而非‘標準答案’,教材和教參、練習冊后面的答案只是作為我們做題、學習的一個參考而已。不論學生是有疑惑,還是有不同看法,我都會鼓勵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趙慶準說,“提出問題之后,我會引導他分析,這個問題是我們所學知識能解決的嗎?問題本身邏輯有無差錯?總之要和學生平等探討、以理服人,不能打擊學生自信心。”
“一味地讓學生背記標準知識點和標準答案,一味地套用參考書給出的標準模式,會逐漸形成固化的思維和習慣,孩子們就會自動屏蔽‘思考’,樂于‘聽說照做’,進而影響學生高階思維和創新能力發展。”呂文清表示,“應當把課本作為縮略的‘腳本’,重在培養解決問題意識,一步步接近本質、把握本質;把課本要求作為指引,重在培養元認知能力,一步步把課本讀‘薄’讀透;把課本知識作為探究素材,重在發展高階思維,一步步把知識學精學活;把標準答案作為范例,重在累積知識建構的方法和能力,一步步把課本讀通。這樣才可能學到最有價值的知識,也才可能應對越來越有挑戰性的復雜事物和各種不確定性。”
課本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橋梁
科學課本上的植物,到底是如何“長”出來的?去年2月,中小學課程研究專家、中科院植物研究專家,與中關村一小、海淀少年宮和人大附中朝陽實驗學校等一線課程教學專家,組織多名5至10歲的孩子開展了一場“植物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志愿者導覽觀察、植物專家指導觀察、科普畫家引領精細觀察和專家教學顯微鏡觀察后,孩子們將觀察結果自主記錄,回到討論室查資料,進行回溯、描述和講解,用大白紙寫寫、畫畫,與同學、老師、專家提問交流;專家引領小朋友們游園,講解科學家發現植物活化石的經過;教師領著孩子們采風寫詩,創作科普繪畫,練習傳統插花……“更喜歡觀察花草樹木了,觀察事物精細了”“探究活動讓我主動探究游泳池水的顏色變化”。呂文清表示,從孩子們的反饋來看,他們的觀念、思維、方法、責任感都有了真實的進階。
如何讓課本帶動學生深度思考?呂文清表示,根本之策是課本升級進階,課堂上活學活用,真正落實創新驅動,特別是對常態化教與學進行有效引導。
“我想,在教與學層面要特別關注四點:一是在更高維度上使用課本,要明白課本知識是人類實踐成果的概括、總結和提煉,要在強化實踐這個‘第一手知識’的基礎上使用課本。如低年級要注重家務、勞動、自然觀察、小探究等。二是要在更開闊的連接中把握課本,把抽離的課本知識放置在一個大的框架中,如科學與技術的整合,科學與社會的連接,以及各種綜合學習的設置,有學科的整合和連接才有可能接近課本本質。三是要在‘深度理解’中穿透課本,要明白課本知識是學科知識的‘濃縮版’,是提取的精華,需要原情境的支持。如一些古詩文,能否放在作者所處時代和社會背景中設計呈現方式,給學生深度理解搭建情境。四是要在創新實踐中延展課本。要明白課本完成的是‘以手指月’,而重點在于如何讓孩子們真的‘把玩’一下,我們強調跨學科實踐和項目學習,核心價值就在于此。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課本內容,把課本要求作為學習指引,把課本知識作為探究素材,把課本給出的標準答案作為范例,爭取‘以一馭十’。”
呂文清表示,適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用好課本,難點在于如何平衡標準知識、標準答案、標準路徑、標準方法、標準評價等問題;在于教與學環節如何擺脫對課本的過度依賴,甚至把它作為學習內容的全部,老師只教課本,學生只學課本。“我們應當承認課本承載能力有限,它像是一座橋,讓孩子們看看橋上的風景,然后走過去,而不是把‘標準’圈起來。”
(記者 周世祥)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環球消息!“找課本茬”背后的創新精神培養
2023-01-08 09:15:49
-
世界速訊:古生物學家發現“奇異羅平龍”
2023-01-08 09:13:48
-
中國農科院成功培育粉紅色棉花
2023-01-08 09:06:35
-
2023年度國考今舉行:擬招3.7萬人近260萬人報考
2023-01-08 09:17:30
-
世界速訊:大灣區大學邀請海外人才申報國家海外優青項目
2023-01-08 09:17:36
-
每日快播:經濟日報金觀平:激發重點群體創業活力
2023-01-08 09:08:12
-
環球快播:扶持創業帶動就業 河南保持全國領先
2023-01-08 09:03:06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白梅:鋼筋水泥中“澆筑”出的巾幗工匠
2023-01-08 09:10:42
-
2023年度國考今舉行:擬招3.7萬人,近260萬人報考
2023-01-08 09:13:48
-
世界視訊!鄭州: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挑大梁
2023-01-08 09:05:44
-
天天即時看!鶴壁:“真金白銀”吹響“拼經濟”號角
2023-01-08 09:20:48
-
北京“雙減”工作專班提醒家長和學生 違規競賽存在3個常用套路
2023-01-08 09:19:07
-
全球實時:河南明確2023年發展改革六項“任務清單”
2023-01-08 09:17:48
-
【新視野】北京市多區今年增設中小學學位
2023-01-08 09:16:45
-
濟源市兩會臨時黨委召開全體黨員會議
2023-01-08 09:10:30
-
熱點聚焦:新春走基層丨市際省際公路客運班線有序開行
2023-01-08 09:12:50
-
精選!新春走基層丨南陽東站客流穩步回升
2023-01-08 09:14:01
-
環球觀察:寒假模式開啟 探究式體驗式作業成主流 假期當個“勤勞兔”“活力兔”
2023-01-08 09:12:58
-
天天快消息!鄭州15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獲評優秀 優秀率居全國首位
2023-01-08 09:01:02
-
伊利雪糕吃出疑似20厘米電線 當事人:伊利方賠償1000元
2023-01-08 09:15:02
-
觀天下!2023年度國考今舉行:擬招3.7萬人,近260萬人報考
2023-01-08 09:02:07
-
今日快看!做好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2023-01-08 09:07:03
-
世界信息:我國陽后出現肺炎人群約為8%
2023-01-08 08:59:19
-
【新要聞】新春走基層丨回家的禮物
2023-01-08 09:19:52
-
天天視點!求索患者尋醫問診的最優解
2023-01-08 09:06:33
-
世界快看:鄭州市長何雄帶頭2023年迎新春“第一跑”
2023-01-08 09:07:48
-
焦作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2023-01-08 09:17:34
-
全球聚焦:感染新冠后,看病吃藥咋報銷?——多地出臺醫保政策減輕群眾費用負擔
2023-01-08 09:00:11
-
【天天速看料】6000萬人次的跨越——瓊州海峽跨海鐵路輪渡開通20周年
2023-01-08 09:00:41
-
即時看!安陽市司法局副局長靳志平一行到安陽市監獄督導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2023-01-08 09: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