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凡考古出土的陶器、青銅器、鐵器、玉器、紡織品殘存中,唯陶、玉最可悠久存世,保存的歷史信息也更準確和具有代表性;深涵的文化底蘊,也激發我們不斷產生新的遐思……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河南新鄭。史稱軒轅黃帝5000年前就出生于新鄭北關的軒轅丘。當地建有“中華民族之根”主題的黃帝故里景區。一些學者認為,黃帝生活的時代大體上相當于考古學上的仰韶文化中晚期。人們一想到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就會想到這里。
還有一件事更了不起。具有8000年歷史的裴李崗遺址也位于新鄭。我站在遺址發掘現場,陽光灑向這片已開挖成一排排探方的遠古黃土地。考古現場的文物修復基地,就是一家普通的農舍,但踏入院落,就會感受一次震撼心靈的史前文明洗禮。
1977年春天,考古工作者在新鄭裴李崗發現了新石器早期遺址,出土的各種器具,文化面貌獨具一格。這一獨立的、屬于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考古學文化,被考古學界命名為“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遺址出土的陶器令人印象最為深刻,顯示出裴李崗人類生活環境已向定居過渡。比較穩定的食物供給,催生出先民對炊煮類器具的多重需求。在出土的文物中,出現了大量的磨盤、磨棒、鏟、鐮等經過磨制的石器。在遺址現場,我見到了有鋸齒的石鐮,中間略厚而兩側漸薄,弓背彎曲,刃部乃是細小平直的鋸齒。裴李崗先民制作夾砂紅陶,燒制溫度為900℃至960℃。陶器中加入的粗砂粒會使質地疏松,既增加透氣性,又能在高溫中減少崩裂。在我見到的陶罐、陶鼎、陶碗中,不少帶有清晰的手工泥條盤筑痕跡,這一切都說明當時的制陶工藝已達到一定的成熟階段。
人類的生存需求是原始美學孕育形成的原動力。在漫長的原始社會階段,工具生產手段由打制轉變為磨制,既是生產力進步的標志,也為審美理念的出現提供了重要平臺。除了制作手段外,裴李崗出土的陶器造型更為驚艷。三足缽、深腹罐、雙耳壺都是裴李崗文化普遍流行的樣式。一位正在現場的考古工作者展示了出土的雙耳紅陶壺,其腹上部附兩個對稱小耳,耳上有穿孔;通體素面,器型簡單,質樸大方。對稱的理念、保持穩定的造型手段以及簡潔明快的形態,傳達了人類童嬰時代的原始之美,已經呈現出美學的多重要素。作為一名銅匠,我對數千年前的陶土匠人有著特殊的感情,更是崇敬。當我端詳那件光滑細膩,圓潤的紅泥陶罐時,仿佛仍能感受到那個匠人手心的溫度,不由得感嘆:這與我們用當代技術做出來的器件又有什么區別呢?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美學的發展演進經歷了漫長過程。從人類進入文明階段開始,不同階段中重要的美學特征與要素就經考古發掘不斷被發現和串聯。代表原始陶文化的裴李崗出土陶壺、陶鬲、陶碗、陶鼎,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絢麗的當時社會生產、生活畫面;即使在當代,裴李崗文化先民們的設計理念,也同樣引人們發出“美”的贊嘆。這也引起了藝術工作者的尋蹤思考。我們今日對美的理解與表達、審美認同、社會延續與再創造,足跡始于這里?
后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等都是我們熟知的國寶青銅器。《說文解字》稱:“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在青銅時代,鼎被視為傳國重器,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力。但鼎這種常見又神秘的器具,它到底是如何出現的?我在鄭州見到了裴李崗出土、迄今為止發現最早、最古老的鼎——乳釘紋紅陶鼎。鼎身上一排排乳釘粗獷而排列整齊,底部三圓錐形小足外撇,恰到好處的比例,穩定的三角支撐古拙而單純的風格,讓日日與銅器打交道、見慣了青銅鼎的我不禁驚呼:“神了!”這種陶鼎上結構美和裝飾美的乳釘,不正是后世大多青銅鼎美飾的標配嗎?可以說裴李崗文化的這些陶器,與日后青銅鼎這種造型藝術幾乎一模一樣,而且神形兼備。久久端詳,陶鼎煥發出的生動、古樸、蓬勃之美噴涌而出,激蕩人心。《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傳說黃帝鑄天、地、人青銅三鼎。裴李崗的陶土匠人自己尚未意識到,在他手上反復倒騰過的泥巴形態,到了青銅時代,會成為權力和身份的標志,甚至成為國家的象征。中國鼎文化大踏步而來,延續至今。
2021年10月,在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中,與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比肩的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有33處。考古學家認為,裴李崗文化平均始于5000年前,最早的甚至遠至距今8000年,具有分布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進入2023年,裴李崗周邊的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河南鄭州商城遺址都被新列入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這些遺址或與裴李崗文化時代相近,或上下傳承演化。在全新的文化背景下,當代公共考古和中華文化傳播更應關注一個物質文化遺產與“非遺”的共同話題:持續演進的裴李崗文化,提供了探索原始美學源頭的一條途徑;而黃帝的“有熊之地”——新鄭,已可稱作中國傳統美學的一處重要發源地。
鏈接
從出土的文物內涵分析,考古學家認為裴李崗人在距今8000年前就已脫離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開始了鋤耕農業文明,為進入全盛仰韶文化時期奠定了基礎。
在此前的發掘中,還發現了鐫刻在龜甲、骨器和石器上的符號式原始文字,這些發現為中國早期文字的研究提供了線索。
(資料來源:河南文化和旅游廳網站)
(作者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理事)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天天快播:感受原始美學魅力
2023-01-16 09:21:51
-
最新快訊!“煙火氣”里的濃濃年味兒
2023-01-16 09:17:40
-
當前速訊:2023年我市的第一場雪
2023-01-16 08:59:44
-
吉林省全力擴大有效投資 推動補短板重大項目建設
2023-01-16 09:08:04
-
天天視點!【新春走基層】溫暖送到心坎上
2023-01-16 09:22:26
-
義寫春聯送祝福
2023-01-16 09:22:33
-
信陽市氣象臺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
2023-01-16 08:59:41
-
九日內四組央企專業化整合密集落地 2023年有望打造更多“新樣板”
2023-01-16 09:08:39
-
當前頭條:趕大集 辦年貨
2023-01-16 09:02:08
-
世界今日訊!為更多山里孩子點亮“玫瑰般的夢想”
2023-01-16 09:04:08
-
聽說信陽剛剛換上了銀裝?
2023-01-16 09:18:19
-
環球今日報丨新時代,豫出彩!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要點來了
2023-01-16 09:12:12
-
1月16日起,鄭州地鐵6號線金楨路站啟用
2023-01-16 09:06:35
-
音樂架橋 海內外共享歡樂春節和合之美
2023-01-16 09:15:02
-
每日快看:我省公布15個已達相關建設標準的“智慧島”名單,洛陽周山雙創“智慧島”入選
2023-01-16 09:05:17
-
訊息:視頻平臺限制投屏自設“發展路障”
2023-01-16 09:16:09
-
全球快訊:我市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2023-01-16 09:04:43
-
天天速遞!北魏洛陽永寧寺文物首次大規模展出
2023-01-16 08:58:38
-
當前關注:應急管理部工作組來洛調研督導冬春救助工作
2023-01-16 09:20:03
-
河南兩會:住港澳地區政協委員共話“尋根”新路徑
2023-01-16 09:04:40
-
柔性機器人抓手可裝盤碼菜
2023-01-16 09:07:40
-
“天智二號”D星升空 我國衛星“智能化”加速
2023-01-16 09:04:45
-
世界熱頭條丨落實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責任 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平安過節
2023-01-16 09:01:11
-
河南檢方五年對74名原廳級干部提起公訴
2023-01-16 08:59:18
-
天天速讀:科學家找到可能觸發阿爾茲海默癥記憶衰退“機關”
2023-01-16 09:22:10
-
多措并舉全力保障民生商品價格穩定
2023-01-16 09:11:09
-
最新:省氣象臺繼續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
2023-01-16 09:15:09
-
聚集發展力量 經濟大省勇挑大梁
2023-01-16 09:12:13
-
焦點觀察:奮力交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優秀答卷
2023-01-16 09:02:55
-
今日熱文:省領導與代表委員共同審議討論
2023-01-16 09: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