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s0ayu"></li>
<ul id="s0ayu"></ul>
  • <strike id="s0ayu"><menu id="s0ayu"></menu></strike>
  • <ul id="s0ayu"><sup id="s0ayu"></sup></ul>
    當前位置:河南熱線 > 教育文化 > 教育資訊 > 正文
    【環球新視野】科教融合:歐洲應用科學大學的實踐與挑戰
    2023-01-19 09:05:51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河南熱線

    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歐洲許多國家在傳統大學之外,通過升格和新建等方式建立了一批高等教育機構,提供專業技能教育,服務于區域勞動力市場和個體就業的需求。對于這類機構,各國命名不一,但英文名字逐漸統一為應用科學大學。


    【資料圖】

    1.科研需求的驅動力

    剛開始,應用科學大學的主要職能是教學,但隨著其發展,科研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教師除教學之外的一項重要任務。歐洲應用科學大學科研功能的興起,有著共同的驅動要素:

    一方面是服務知識經濟、區域創新和中小企業需求的需要。日益增加的國際競爭對質量和生產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創新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相對于傳統綜合大學在應用研究成果方面的不足,應用科學大學因其與產業界、區域及團體的緊密聯系,被視為更有可能跨越學術界與實踐界之間的智力與技術鴻溝。開展科研可以幫助應用科學大學建立與所處環境之間的合作網絡,向區域、當地團體以及中小企業輸送科研成果,加速知識應用與增值,創造性地解決行業或區域面臨的挑戰,進而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另一方面是服務學生能力增長及就業的需要。開展科研可以幫助應用科學大學教師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創新課程內容或創建新的課程,指導學生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增加就業機會。同時,讓學生參與應用型科研,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能力,不斷對自己采用的路徑、方法及解決方案進行反思,成為“反思型實踐者”,這對學生在未來崗位上持續改進工作、適應競爭不斷加劇的社會尤其重要。

    歐洲多數應用科學大學同時重視上述兩個方面,也有一些大學會偏重某一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兩個方面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著兩個方面是矛盾的,而是能相互協調和相互支持的。可以看出,通過創新科研將專業實踐和教育聯系起來,推動科教融合育人,已經成為歐洲應用科學大學的重要使命。

    2.應用科學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

    對于如何構建科研與教學的關系、推動科教融合育人,歐洲應用科學大學所采用的方法并不相同。歐洲應用科學大學網絡聯盟總結了科教融合的四種類型。其中,最普遍運用的方法是基于研究的方法(Research-based),即學生通過做研究來進行學習,如擔任研究項目助理、撰寫論文等;其次是指導研究的方法(Research-tutored),主要強調論文寫作;再次是引導研究的方法(Research-led),即教與學圍繞一些學科或專業領域的實際問題展開;最后是面向研究的方法(Research-oriented),主要關注知識的建構。相對而言,基于研究的方法更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研究過程的參與者,而其他方法則更看重以教師為中心。盡管四種類型各有側重,歐洲應用科學大學網絡聯盟認為,不能低估每種方法的重要性,在當前的知識社會,已經不可能將“學習”和“研究”割離開來。尤其是應用科學大學的目標不是教育出僅具有專業知識的畢業生和僅能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的(未來)專業人員,而是能夠具有“探究能力”、能對現有實踐進行反思的人,在此過程中,知識的掌握、整合和應用與知識本身同等重要。因此,科研與教學一樣,發揮著日益顯著的重要作用。許多應用科學大學已經開展了有助于區域創新及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系列科研活動。

    從相關的調研結果來看,應用科學大學開展科研帶來的最大貢獻是畢業生整體就業能力提高,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能力,推動學校與產業界建立了更密切的聯系,為學校吸引了更多的企業資金,實現了知識轉移的重要目標。

    3.多重要求導致一師難求

    科教融合在歐洲應用科學大學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但其實施也并非一帆風順。歐洲應用科學大學科教融合育人實踐的開展,主要面臨著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科研經費獲取,二是教師隊伍建設。其中,教師隊伍的能力與水平關系到科研經費的獲取,因此,歸根結底,教師隊伍才是歐洲應用科學大學開展科教融合育人實踐的最大挑戰。

    首先,招聘要求很高而薪酬待遇不高造成候選人稀缺。許多國家應用科學大學教師招聘的最低標準通常為“三重資格”:最低受教育程度;相關領域最低從業年限;接受過專門教學培訓。例如,德國規定應聘應用科學大學教授的前提條件為:具有高等學校畢業文憑;具有教學經驗;具有獨立學術研究能力,一般情況下,必須由攻讀博士學位、取得優異成績來證明;具有突出的學術研究成果;需有5年實務工作經驗,其中3年必須在高等學校以外的業界,且需與應聘職位專業匹配。瑞士的要求基本與德國一致。芬蘭首席講師必須有博士學位或者上崗資格證,擁有三年實踐經驗并接受過一定的教學培訓,講師必須有碩士學位,必須有三年工作經驗和教學培訓經歷。愛爾蘭助教必須有相關榮譽學位和最少三年相關領域的研究經歷;講師必須具有研究生學歷、相關榮譽學位和至少五年工作經歷。總結而言,應用科學大學教師需要是學術界與實踐界的雙重精英。此外,為了適應學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以及科研需要,很多應用科學大學還提高了對教師國際化背景的要求。與這種高要求相比,應用科學大學教授的薪酬與傳統學術型大學相比處于較低的水平。如,德國法律規定,大學教授分為W2級(副教授)或W3級(正教授)薪酬,傳統大學有65.5%的教授可以獲得W3級薪水,而應用科學大學僅有3.2%的教授可以獲得W3級薪水,新聘任的教授薪資幾乎全部為W2級別,且為其中的較低級別。有資格應聘應用科學大學教授的一般都已經是職場精英,回到應用科學大學任教往往會蒙受經濟上的損失。瑞士高校教授的待遇比德國高得多,但是應用科學大學與傳統大學教師的收入也是差異巨大,如兩所聯邦理工學院的教授年薪在21.39萬~28.15萬瑞士法郎,而應用科學大學的教授年薪在13.72萬~20.04萬瑞士法郎。在這種背景下,歐洲應用科學大學教師候選人稀缺。大學往往需要開展多次招聘才能完成招聘程序。如,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僅64%的聘任程序通過一次程序即能完成招聘,25%需進行第二次招聘,7%需進行第三次招聘,2%需進行第四次招聘,還有另外2%需進行第五次甚至更多次招聘。

    其次,教學工作量過高造成教職吸引力下降。應用科學大學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過高,為教師開展科研以及科教融合育人帶來了困難。如,德國綜合大學教授的額定教學工作量為每周8~9個課時,且有的州為鼓勵教授專注于學術研究,將其教學工作量減免至每周2課時,有的州也允許其綜合大學設立教學型教授職位,其額定教學工作量稍多一些,在10~12個課時之間;而應用科學大學教授的額定教學工作量高達每周18個課時。并且,德國綜合大學一學年有28周,而應用科學大學則高達37周。因此,應用科學大學教授一年的額定教學工作量為每年666課時,而綜合大學教授僅為每年224課時~252課時,前者約為后者的三倍。盡管應用科學大學的教授,會因為指導畢業論文、取得科研成果等原因獲得部分課時的減免,但減免后的課時加上課前課后的準備時間仍是一個非常繁重的教學負擔。相對于綜合大學教授往往配備有科研助理,應用科學大學教授開展科研活動則沒有科研助理的支持。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盡管科研已經是法律明確賦予應用科學大學教授的任務,但教授很難再有余力展開科研活動,也就無從把最前沿最優質的科研成果納入到教學中,也無從將學生吸納到科研實踐中,實現科教融合育人。學者認為,只有顯著降低應用科學大學教授的教學工作量,為教授開展科研和實施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可以靈活掌握的時間,才能提高教職的吸引力,也才能發揮應用科學大學作為地區創新推動者和經濟界與社會合作伙伴的功能。

    4.科教融合挑戰迫在眉睫

    實踐證明,應用科學大學推動科教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適應未來社會多變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服務區域創新和中小企業需求。因此,歐洲國家針對應用科學大學科研能力、科教融合育人能力提升正采取相關的措施,尤其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激勵教師提升學歷。如德國、奧地利和荷蘭等國家的應用科學大學制定了激勵措施,如減少教學工作量,支持與激勵教師在相關學術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二是推動教師提升科研能力。如各國應用科學大學通過改善教師工作條件使其更好投入科研、提高教職工科研技能(如科研培訓,博士課程學習)、根據科研資歷選擇新教工、為教職工制定新的職業規劃、根據科研績效制定物質獎勵措施、加大教師在校內外的流動等來鼓勵教師完成科研任務,提高科研能力。

    三是實施相關的人才計劃,提升教職吸引力。如,德國科學聯席會于2019年開始實施“促進應用科學大學教授人才聘任與發展的計劃”(簡稱應用科學大學人才計劃,FH-Personal)提供近4.32億歐元的資助經費,促進應用科學大學重視教授招聘與人才發展,其中采取了通過新型、具有吸引力的非常規教授職位來解決教授職位申請人嚴重短缺的問題。當然,也有學者認為,該人才計劃無法真正提升應用科學大學教授崗位的吸引力,因為薪酬和教學量的問題并沒有得到重點關注,而這兩個要素能極大程度地決定應用科學大學的教授崗位是否具有吸引力。

    四是推動教師加強個體、區域和國際合作。應用科學大學的研究重心從個體和點對點的研究活動轉向注重研究優勢、創建知識中心、跨學科的主題與集群的戰略研究;與其他應用科學大學、中小企業、商業、公共部門和研究執行機構建立區域創新協作網絡,并在發展這些區域性網絡中發揮核心作用,并成為滿足區域需求的能力中心;增強國際合作,推動互學互鑒。這些都有助于推動教師加強跨學科、跨領域、跨區域的合作,提升綜合能力。

    (作者:杜云英,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級科研院所青年項目“‘破五唯’背景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評價制度改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GYD2019006)

    責任編輯:hN_19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国内精品51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第一福利精品导航|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欧美激情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 99re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999|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